1. <button id="7bete"><dfn id="7bete"><noframes id="7bete">

    2. 資訊|論壇|病例

      搜索

      首頁(yè) 醫學(xué)論壇 專(zhuān)業(yè)文章 醫學(xué)進(jìn)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(wèn)診所 愛(ài)醫培訓 醫學(xué)考試 在線(xiàn)題庫 醫學(xué)會(huì )議

      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(yè) > 血液科診療知識 > 【診療知識】缺鐵性貧血

      【診療知識】缺鐵性貧血

      2013-11-16 15:03 閱讀:6183 來(lái)源:愛(ài)愛(ài)醫 作者:孫福慶 責任編輯:云霄飄逸
      [導讀] 缺鐵性貧血(IDA)是臨床上最常見(jiàn)的貧血,在育齡婦女和嬰幼兒中發(fā)病率最高。在大多數發(fā)展中國家里,約有2/3的兒童和育齡婦女缺鐵,其中約 1/3患缺鐵性貧血。在發(fā)達國家中,亦有20%的育齡婦女及40%左右的妊娠婦女缺鐵。

          一、缺鐵性貧血簡(jiǎn)介

          缺鐵性貧血(IDA)是臨床上最常見(jiàn)的貧血,在育齡婦女和嬰幼兒中發(fā)病率最高。在大多數發(fā)展中國家里,約有2/3的兒童和育齡婦女缺鐵,其中約 1/3患缺鐵性貧血。在發(fā)達國家中,亦有20%的育齡婦女及40%左右的妊娠婦女缺鐵。

         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,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細胞內。鐵除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以外,還參加體內一些生化過(guò)程。如果鐵缺乏,會(huì )造成機體多方面的功能紊亂。故缺鐵性貧血除了貧血的癥狀外,還會(huì )有一些非貧血的癥狀。

          缺鐵性貧血足指體內貯存鐵消耗殆盡,紅細胞生成受到影響發(fā)生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。根據實(shí)驗室檢查結果可將缺鐵性貧血分為:

          1. 缺鐵(或貯存鐵缺乏)期;

          2. 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期;

          3. 缺鐵性貧血期。

          臨床上缺鐵性貧血應與慢性病貧血相鑒別。

          缺鐵性貧血的病因主要是慢性失血(如痔瘡、胃十二指腸潰瘍、胃腸道腫瘤、長(cháng)期使用阿司匹林)。偏食習慣、膳食結構不合理、生長(cháng)發(fā)育迅速而鐵補充不足以及妊娠、月經(jīng)過(guò)多,均可引起缺鐵性貧血。

          缺鐵性貧血定義

          缺鐵性貧血(iron deficiency anemia,IDA)由于體內鐵缺乏,最終導致血紅蛋白(Hb)合成減少所致的一類(lèi)貧血,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,具有血清鐵蛋白、血清鐵和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、總鐵結合力增高等鐵代謝異常的特點(diǎn)。

              一、缺鐵性貧血簡(jiǎn)介

          缺鐵性貧血(IDA)是臨床上最常見(jiàn)的貧血,在育齡婦女和嬰幼兒中發(fā)病率最高。在大多數發(fā)展中國家里,約有2/3的兒童和育齡婦女缺鐵,其中約 1/3患缺鐵性貧血。在發(fā)達國家中,亦有20%的育齡婦女及40%左右的妊娠婦女缺鐵。

         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,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細胞內。鐵除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以外,還參加體內一些生化過(guò)程。如果鐵缺乏,會(huì )造成機體多方面的功能紊亂。故缺鐵性貧血除了貧血的癥狀外,還會(huì )有一些非貧血的癥狀。

          缺鐵性貧血足指體內貯存鐵消耗殆盡,紅細胞生成受到影響發(fā)生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。根據實(shí)驗室檢查結果可將缺鐵性貧血分為:

          1. 缺鐵(或貯存鐵缺乏)期;

          2. 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期;

          3. 缺鐵性貧血期。

          臨床上缺鐵性貧血應與慢性病貧血相鑒別。

          缺鐵性貧血的病因主要是慢性失血(如痔瘡、胃十二指腸潰瘍、胃腸道腫瘤、長(cháng)期使用阿司匹林)。偏食習慣、膳食結構不合理、生長(cháng)發(fā)育迅速而鐵補充不足以及妊娠、月經(jīng)過(guò)多,均可引起缺鐵性貧血。

          缺鐵性貧血定義

          缺鐵性貧血(iron deficiency anemia,IDA)由于體內鐵缺乏,最終導致血紅蛋白(Hb)合成減少所致的一類(lèi)貧血,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,具有血清鐵蛋白、血清鐵和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、總鐵結合力增高等鐵代謝異常的特點(diǎn)。

          二、 缺鐵性貧血病因

          目前的研究認為在缺鐵性貧血(iron deficiency anemia,IDA)病因中最重要的是食物結構不合理(如素食等)、生長(cháng)發(fā)育迅速、妊娠、經(jīng)血過(guò)多、頻繁供血、長(cháng)期大運動(dòng)量訓練或長(cháng)期應用阿司匹林等。應強調對每一位疑診IDA的患者均應反復檢查大便潛血,以確定有無(wú)胃腸道失血因素的存在。

          總的來(lái)說(shuō),IDA的病因可概括為鐵攝入不足,鐵丟失過(guò)多,鐵需要量增加三個(gè)方面。IDA的病因是多方面的,而且在某些程度上缺乏一致性。它取決于患者的身體狀況、年齡、合并癥和治療。盡管有較好的診斷方法,仍有29%——47%的IDA患者病因不明。

          一些研究證實(shí)了幽門(mén)螺桿菌(Helicobacterpylori,Hp )與兒童貧血的因果關(guān)系。Nuhon等認為,Hp感染的慢性胃炎尤其胃竇炎和無(wú)法解釋的IDA之間關(guān)系密切,值得重視。Kostaki等再次證實(shí)IDA臨床上可能由于明顯的Hp胃炎。另外,Rus?so Mancuso等[5]發(fā)現一部分兒童有長(cháng)期IDA和Hp 感染。Choe等[6]認為,Hp感染兒童中16%有IDA.可能的機制是:Hp感染可通過(guò)影響鐵的吸收障礙和利用障礙,造成血細胞損傷,引起鐵丟失等,可引起或加重IDA,尤其對那些營(yíng)養狀況相對不良的患兒相關(guān)性更明顯。

          正常的鐵平衡通過(guò)吸收的變化來(lái)控制,而不是通過(guò)排泄來(lái)調節。IDA與攝入不足或者生理發(fā)育期增加的鐵需要有關(guān),但胃腸道隱性失血也是貧血原因。其他因素也可導致IDA,如藥物使用、胃腸道手術(shù)、腹腔炎癥和慢性疾病等。輔食添加時(shí)間也是有爭議問(wèn)題。WHO推薦>6個(gè)月后應添加輔食。Meizen-Derr等在墨西哥發(fā)現,發(fā)展中國家>6個(gè)月后仍然純母乳喂養的嬰兒發(fā)生貧血的可能性明顯增加。

          三、缺鐵性貧血問(wèn)診與查體

          3.1 缺鐵性貧血關(guān)鍵診斷因素

          3.1.1 頭昏

          為常見(jiàn)癥狀

          3.1.2 軟弱無(wú)力

          為常見(jiàn)癥狀

          3.1.3 眼花

          為常見(jiàn)癥狀

          3.1.4 耳鳴

          為常見(jiàn)癥狀

          3.1.5 活動(dòng)后心悸氣短

          為常見(jiàn)癥狀

          3.1.6 皮膚和粘膜顏色蒼白

          體格檢查常見(jiàn)皮膚和粘膜顏色蒼白

          3.2 其它診斷因素

          3.2.1 異食癖

          有一些缺鐵患者有喜歡吃泥土、煤炭、衣物等怪癖

          3.2.2 Paterson - Kelly綜合征

          吞咽困難或吞咽時(shí)有梗阻感

          3.2.2 舌炎

          舌**荽縮,舌苔光紅,并有燒灼感

          3.2.3 原發(fā)病表現

          月經(jīng)過(guò)多、黑便、胃腸道切除后的并發(fā)癥等

          3.3 危險因素

          現竇件心動(dòng)過(guò)速

          嚴重者可出現竇件心動(dòng)過(guò)速、心尖區可聞及收縮期吹風(fēng)樣雜音,也可見(jiàn)到輕度周?chē)愿∧[

          四、輔助檢查

          4.1 優(yōu)先檢查

          4.1.1 血細胞計數

          檢查描述

          貧血的程度可輕重不一,通常以血紅蛋降低的程度最為明顯,MCV、MCH和MCHC通常均低于正常,白細胞計數一般止常,血小板計數通常是升高的,尤其是在胃腸道失血的情況下。

          貧血的程度可輕重不一,通常以血紅蛋降低的程度最為明顯,重度IDA,可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。通常平均紅細胞體積(MCV)、平均細胞血紅蛋白量(MCH)、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(MCHC)均降低;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;可能出現血小板計數變化,一般來(lái)說(shuō),血小板增多與失血有關(guān),尤其是在胃腸道失血的情況下,血小板減少與更嚴重的貧血有關(guān)[1].網(wǎng)織紅細胞的相對數量通常正常或者輕度升高,如果網(wǎng)織紅細胞的絕對值降低,表明貧血的反應不足。

          4.1.2 紅細胞形態(tài)

          檢查描述

          在瑞氏染色的末梢血涂片上,常見(jiàn)紅細胞的中心淡染區擴大,紅細胞的大小和形態(tài)變異較大,以小細胞多見(jiàn)。

          4.1.3血清鐵

          檢查描述

          血清鐵是不同來(lái)源鐵的總和,包括血循環(huán)中的鐵和血槳轉鐵蛋白結合的鐵。

          結果

          IDA時(shí),血清鐵<50g/L.

          意義

          此項指標不能反應鐵貯存且也不敏感,影響測定的因素多,如每日早、晚有差異,炎癥性疾病、自身免疫疾病可使血清鐵降低,而肝壞死可使其增多。

          4.1.4 總鐵結合力

          檢查描述

          總鐵結合力(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,TIBC )反應血液中可利用的轉鐵蛋白的總數量。當鐵貯備減低時(shí),TIBC增高。反之,鐵貯備增多時(shí)TIBC降低。而且其水平>71.6 μmol/L提示缺鐵,<200 μmol/L是炎癥性疾病的特征。

          五、缺鐵性貧血診斷標準

          5.1 缺鐵性貧血國內診斷標準

          1988年,洛陽(yáng)全國小兒血液病學(xué)術(shù)會(huì )議通過(guò)了小兒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,而國內成人尚缺乏公認的診斷標準,以下為參考國內文獻綜合而成。

          1.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

          (1) 小細胞低色素貧血:男性Hb<120g/L,女性Hb<110g/L,孕婦Hb<100g/L;MCV<80fl,MCH〈27pg,MCHC<0. 32 ;紅細胞形態(tài)可有明顯低色素表現。

          (2) 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和臨床表現。

          (3) 血清(血漿)鐵64. 44 μmol/L(360 μg/dl)。

          國內診斷缺鐵的血清鐵標準也有采用血清鐵<10. 7 μmol/L(60 μg/dl),總鐵結合力〉

          62.7 μmol/L(350 μg/dl)

          (4) 運鐵蛋白飽和度<0. 15.

          (5) 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,鐵粒幼紅細胞<15%.

          (6) 紅細胞游離原卟啉(FEP)>0. 9 μmol/L(50 μg/dl)(全血),或血液鋅原卟啉(ZPP) >0. 96μmol/L(60 μg/dl)(全血),或 FEP/Hb〉4.5ug/gHb.

          (7) 血清鐵蛋白(SF)12μg/L.

          國內診斷缺鐵的血清鐵蛋白標準也有采用<14μg/L或<16μg/L.但一般都主張將 SF<12μg/L作為儲鐵耗盡,<20μg/L表示儲鐵減少。診斷非單純性缺鐵,SF的標準可以提高到<60μg/L.

          (8) 血清可溶性運鐵蛋白受體(sTfR)濃度>26. 5nmol/L(2. 25mg/L)(R&D systems)

          (9) 鐵劑治療有效。

          符合第1條和2——9條中任何兩條以上者,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。

          2. 儲鐵缺乏的診斷標準(符合以下任何一條即可診斷)

          (1) 血清鐵蛋白<12μg/L.

          (2) 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。

          3. 缺鐵性紅細胞生成的診斷標準

          符合儲鐵缺乏的診斷標準,同時(shí),有以下任何一條符合者即可診斷。

          (1) 運鐵蛋白飽和度<0.15.

          (2) 紅細胞游離原卟啉〉0.9 μmol/L(50μg/dl)(全血)或,血液鋅原卟啉>0. 96μmol/L (60μg/dl)(全血),或 FEP/Hb>4.5μg/gHb.

          (3) 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,鐵粒幼紅細胞<15%.

          (4) 血清可溶性運鐵蛋白受體(sTfR)濃度>26.5nmol/L(2.25mg/L)(R&D systems)。

          4. 非單純性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

          具有合并癥的缺鐵性貧血,即缺鐵性貧血患者同時(shí)合并有感染、炎癥、腫瘤或肝臟疾病或慢性病貧血合并伴有缺鐵,此時(shí)血清鐵、總鐵結合力、血清鐵蛋白、FEP及ZPP等鐵參數因合并癥的存在將受到影響,不能正確反應缺鐵。非單純性缺鐵性貧血除應符合貧血的診斷標準外,尚應符合以下任何一條即可診斷。

          (1) 紅細胞內堿性鐵蛋白<6.5ag/細胞。

          (2) 血清可溶性運鐵蛋白受體(sTfR)濃度>26.5nmol/L(2.25mg/L)(R&D systems)。

          (3) 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。

          (4) 鐵劑治療有效。

          5.2  缺鐵性貧血國外診斷標準——WHO制定的標準

          國外診斷缺鐵的標準都按照WHO制定的標準。

          1. 血清鐵<8. 95 μmol/L(50μg/dl)。

          2. 運鐵蛋白飽和度<0.15.

          3. 血清鐵蛋白<12μg/L.

          4. 紅細胞原卟啉>1. 26μmol/L(70μg/dl)。

          國外對采用上述指標作為缺鐵診斷時(shí),所制定的標準也有不同臨界點(diǎn)(cut of point) . 如有將血清鐵蛋白<10μg/L作為確診標準,10——20μg/L作為疑似標準,有炎癥性疾病,如 類(lèi)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炎伴有缺鐵,可將血清鐵蛋白標準定為<50μg/L或<60μg/L.運鐵蛋白飽和度也有定為<0.16作為缺鐵性紅細胞生成的指標。

          5. 血清可溶性運鐵蛋白受體(sTfR)濃度作為缺鐵性紅細胞生成的指標,其診斷標準定于>8. 5mg/L(ELISA 法)或>2.2mg/L(R&D systems)。

          6. 紅細胞分布寬度(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, RDW)配合MCV診斷缺鐵性貧血: RDW≥0. 14,MCV≤80fl.[1]

          六、缺鐵性貧血治療目標

          治愈標準須完全符合下述四條指標:

          (1) 臨床癥狀完全消失。

          (2) 血紅蛋白恢復正常,即男性>120g/L,女性>110g/L,孕婦>100g/L.

          (3) 在“診斷標準”中所提到的指標均恢復正常,特別是反應儲存鐵和紅細胞內鐵的指標,如血清鐵蛋白、紅細胞游離原卟啉(或血液鋅原卟啉)、血清可溶性運鐵蛋白受體等,即SF≥5μg/L, FEP<0.9μmol/L(50 μ/dl)(全血),ZPP<0. 96 μmol/L ( 60μg/dl)(全血),sTfR≤2.25mg/L.

          (4) 缺鐵的病因消除。
          目前的研究認為在缺鐵性貧血(iron deficiency anemia,IDA)病因中最重要的是食物結構不合理(如素食等)、生長(cháng)發(fā)育迅速、妊娠、經(jīng)血過(guò)多、頻繁供血、長(cháng)期大運動(dòng)量訓練或長(cháng)期應用阿司匹林等。應強調對每一位疑診IDA的患者均應反復檢查大便潛血,以確定有無(wú)胃腸道失血因素的存在。

          總的來(lái)說(shuō),IDA的病因可概括為鐵攝入不足,鐵丟失過(guò)多,鐵需要量增加三個(gè)方面。IDA的病因是多方面的,而且在某些程度上缺乏一致性。它取決于患者的身體狀況、年齡、合并癥和治療。盡管有較好的診斷方法,仍有29%——47%的IDA患者病因不明。

          一些研究證實(shí)了幽門(mén)螺桿菌(Helicobacterpylori,Hp )與兒童貧血的因果關(guān)系。Nuhon等認為,Hp感染的慢性胃炎尤其胃竇炎和無(wú)法解釋的IDA之間關(guān)系密切,值得重視。Kostaki等再次證實(shí)IDA臨床上可能由于明顯的Hp胃炎。另外,Rus?so Mancuso等發(fā)現一部分兒童有長(cháng)期IDA和Hp 感染。Choe等[6]認為,Hp感染兒童中16%有IDA.可能的機制是:Hp感染可通過(guò)影響鐵的吸收障礙和利用障礙,造成血細胞損傷,引起鐵丟失等,可引起或加重IDA,尤其對那些營(yíng)養狀況相對不良的患兒相關(guān)性更明顯。

          正常的鐵平衡通過(guò)吸收的變化來(lái)控制,而不是通過(guò)排泄來(lái)調節。IDA與攝入不足或者生理發(fā)育期增加的鐵需要有關(guān),但胃腸道隱性失血也是貧血原因。其他因素也可導致IDA,如藥物使用、胃腸道手術(shù)、腹腔炎癥和慢性疾病等。輔食添加時(shí)間也是有爭議問(wèn)題。WHO推薦>6個(gè)月后應添加輔食。Meizen-Derr等在墨西哥發(fā)現,發(fā)展中國家>6個(gè)月后仍然純母乳喂養的嬰兒發(fā)生貧血的可能性明顯增加。

          三、缺鐵性貧血問(wèn)診與查體

          3.1 缺鐵性貧血關(guān)鍵診斷因素

          3.1.1 頭昏
          為常見(jiàn)癥狀

          3.1.2 軟弱無(wú)力
          為常見(jiàn)癥狀

          3.1.3 眼花
          為常見(jiàn)癥狀

          3.1.4 耳鳴
          為常見(jiàn)癥狀

          3.1.5 活動(dòng)后心悸氣短
          為常見(jiàn)癥狀

          3.1.6 皮膚和粘膜顏色蒼白
          體格檢查常見(jiàn)皮膚和粘膜顏色蒼白

          3.2 其它診斷因素

          3.2.1 異食癖
          有一些缺鐵患者有喜歡吃泥土、煤炭、衣物等怪癖

          3.2.2 Paterson - Kelly綜合征
          吞咽困難或吞咽時(shí)有梗阻感

          3.2.2 舌炎
          舌**荽縮,舌苔光紅,并有燒灼感

          3.2.3 原發(fā)病表現
          月經(jīng)過(guò)多、黑便、胃腸道切除后的并發(fā)癥等

          3.3 危險因素
          現竇件心動(dòng)過(guò)速;嚴重者可出現竇件心動(dòng)過(guò)速、心尖區可聞及收縮期吹風(fēng)樣雜音,也可見(jiàn)到輕度周?chē)愿∧[

          四、輔助檢查

          4.1 優(yōu)先檢查

          4.1.1 血細胞計數

          檢查描述
          貧血的程度可輕重不一,通常以血紅蛋降低的程度最為明顯,MCV、MCH和MCHC通常均低于正常,白細胞計數一般止常,血小板計數通常是升高的,尤其是在胃腸道失血的情況下。

          貧血的程度可輕重不一,通常以血紅蛋降低的程度最為明顯,重度IDA,可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。通常平均紅細胞體積(MCV)、平均細胞血紅蛋白量(MCH)、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(MCHC)均降低;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;可能出現血小板計數變化,一般來(lái)說(shuō),血小板增多與失血有關(guān),尤其是在胃腸道失血的情況下,血小板減少與更嚴重的貧血有關(guān)[1].網(wǎng)織紅細胞的相對數量通常正常或者輕度升高,如果網(wǎng)織紅細胞的絕對值降低,表明貧血的反應不足。

          4.1.2  紅細胞形態(tài)

          檢查描述
          在瑞氏染色的末梢血涂片上,常見(jiàn)紅細胞的中心淡染區擴大,紅細胞的大小和形態(tài)變異較大,以小細胞多見(jiàn)。

          4.1.3 血清鐵

          檢查描述
          血清鐵是不同來(lái)源鐵的總和,包括血循環(huán)中的鐵和血槳轉鐵蛋白結合的鐵。

          結果
          IDA時(shí),血清鐵<50g/L.

          意義
          此項指標不能反應鐵貯存且也不敏感,影響測定的因素多,如每日早、晚有差異,炎癥性疾病、自身免疫疾病可使血清鐵降低,而肝壞死可使其增多。

          4.1.4 總鐵結合力

          檢查描述
          總鐵結合力(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,TIBC )反應血液中可利用的轉鐵蛋白的總數量。當鐵貯備減低時(shí),TIBC增高。反之,鐵貯備增多時(shí)TIBC降低。而且其水平>71.6 μmol/L提示缺鐵,<200 μmol/L是炎癥性疾病的特征。

          五、缺鐵性貧血診斷標準

          5.1 缺鐵性貧血國內診斷標準

          1988年,洛陽(yáng)全國小兒血液病學(xué)術(shù)會(huì )議通過(guò)了小兒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,而國內成人尚缺乏公認的診斷標準,以下為參考國內文獻綜合而成。

          1.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

          (1) 小細胞低色素貧血:男性Hb<120g/L,女性Hb<110g/L,孕婦Hb<100g/L;MCV<80fl,MCH〈27pg,MCHC<0. 32 ;紅細胞形態(tài)可有明顯低色素表現。

          (2) 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和臨床表現。

          (3) 血清(血漿)鐵64. 44 μmol/L(360 μg/dl)。

          國內診斷缺鐵的血清鐵標準也有采用血清鐵<10. 7 μmol/L(60 μg/dl),總鐵結合力〉

          62.7 μmol/L(350 μg/dl)

          (4) 運鐵蛋白飽和度<0. 15.

          (5) 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,鐵粒幼紅細胞<15%.

          (6) 紅細胞游離原卟啉(FEP)>0. 9 μmol/L(50 μg/dl)(全血),或血液鋅原卟啉(ZPP) >0. 96μmol/L(60 μg/dl)(全血),或 FEP/Hb〉4.5ug/gHb.

          (7) 血清鐵蛋白(SF)12μg/L.

          國內診斷缺鐵的血清鐵蛋白標準也有采用<14μg/L或<16μg/L.但一般都主張將 SF<12μg/L作為儲鐵耗盡,<20μg/L表示儲鐵減少。診斷非單純性缺鐵,SF的標準可以提高到<60μg/L.

          (8) 血清可溶性運鐵蛋白受體(sTfR)濃度>26. 5nmol/L(2. 25mg/L)(R&D systems)

          (9) 鐵劑治療有效。

          符合第1條和2——9條中任何兩條以上者,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。

          2. 儲鐵缺乏的診斷標準(符合以下任何一條即可診斷)

          (1) 血清鐵蛋白<12μg/L.

          (2) 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。

          3. 缺鐵性紅細胞生成的診斷標準

          符合儲鐵缺乏的診斷標準,同時(shí),有以下任何一條符合者即可診斷。

          (1) 運鐵蛋白飽和度<0.15.

          (2) 紅細胞游離原卟啉〉0.9 μmol/L(50μg/dl)(全血)或,血液鋅原卟啉>0. 96μmol/L (60μg/dl)(全血),或 FEP/Hb>4.5μg/gHb.

          (3) 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,鐵粒幼紅細胞<15%.

          (4) 血清可溶性運鐵蛋白受體(sTfR)濃度>26.5nmol/L(2.25mg/L)(R&D systems)。

          4. 非單純性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

          具有合并癥的缺鐵性貧血,即缺鐵性貧血患者同時(shí)合并有感染、炎癥、腫瘤或肝臟疾病或慢性病貧血合并伴有缺鐵,此時(shí)血清鐵、總鐵結合力、血清鐵蛋白、FEP及ZPP等鐵參數因合并癥的存在將受到影響,不能正確反應缺鐵。非單純性缺鐵性貧血除應符合貧血的診斷標準外,尚應符合以下任何一條即可診斷。

          (1) 紅細胞內堿性鐵蛋白<6.5ag/細胞。

          (2) 血清可溶性運鐵蛋白受體(sTfR)濃度>26.5nmol/L(2.25mg/L)(R&D systems)。

          (3) 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。

          (4) 鐵劑治療有效。

          5.2  缺鐵性貧血國外診斷標準——WHO制定的標準

          國外診斷缺鐵的標準都按照WHO制定的標準。

          1. 血清鐵<8. 95 μmol/L(50μg/dl)。

          2. 運鐵蛋白飽和度<0.15.

          3. 血清鐵蛋白<12μg/L.

          4. 紅細胞原卟啉>1. 26μmol/L(70μg/dl)。

          國外對采用上述指標作為缺鐵診斷時(shí),所制定的標準也有不同臨界點(diǎn)(cut of point) . 如有將血清鐵蛋白<10μg/L作為確診標準,10——20μg/L作為疑似標準,有炎癥性疾病,如 類(lèi)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炎伴有缺鐵,可將血清鐵蛋白標準定為<50μg/L或<60μg/L.運鐵蛋白飽和度也有定為<0.16作為缺鐵性紅細胞生成的指標。

          5. 血清可溶性運鐵蛋白受體(sTfR)濃度作為缺鐵性紅細胞生成的指標,其診斷標準定于>8. 5mg/L(ELISA 法)或>2.2mg/L(R&D systems)。

          6. 紅細胞分布寬度(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, RDW)配合MCV診斷缺鐵性貧血: RDW≥0. 14,MCV≤80fl.[1]

          六、缺鐵性貧血治療目標

          治愈標準須完全符合下述四條指標:

          (1) 臨床癥狀完全消失。

          (2) 血紅蛋白恢復正常,即男性>120g/L,女性>110g/L,孕婦>100g/L.

          (3) 在“診斷標準”中所提到的指標均恢復正常,特別是反應儲存鐵和紅細胞內鐵的指標,如血清鐵蛋白、紅細胞游離原卟啉(或血液鋅原卟啉)、血清可溶性運鐵蛋白受體等,即SF≥5μg/L, FEP<0.9μmol/L(50 μ/dl)(全血),ZPP<0. 96 μmol/L ( 60μg/dl)(全血),sTfR≤2.25mg/L.

          (4) 缺鐵的病因消除。


      分享到:
        版權聲明:

        本站所注明來(lái)源為"愛(ài)愛(ài)醫"的文章,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,非經(jīng)授權不得轉載。

        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且明確注明來(lái)源和作者,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(gè)人可與我們

        聯(lián)系zlzs@120.net,我們將立即進(jìn)行刪除處理

      意見(jiàn)反饋 關(guān)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(lián)系我們

      Copyright 2002-2025 Iiy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  日韩操操操,日本精品一区,阿v视频观看免费国产最新,一级一片在线播放在线观看 崇文区| 津南区| 秭归县| 隆化县| 济阳县| 富裕县| 正阳县| 界首市| 鄂伦春自治旗| 大庆市| 家居| 房山区| 定西市| 林州市| 华蓥市| 天全县| 沙河市| 东山县| 西峡县| 永德县| 南澳县| 黄浦区| 永胜县| 巴楚县| 莱阳市| 元谋县| 屏东县| 新沂市| 韶山市| 宜兰县| 正定县| 嘉义县| 马关县| 玉门市| 台东县| 伊通| 元江| 黄梅县| 紫云| 郓城县| 常宁市|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